找到相关内容8557篇,用时14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七单元:蕴相应

    、若异”就是改变成另一个形式,“彼人有色之变异、变异,随转摄之变异而识生,彼人有随转摄变异所之恐惧,及法生,以心永尽而住,以心永尽故,及惊愕、困惑、希望、取著而恐惧”,因为色和我有密切的关系,所以...四谛说去解释,四谛就是苦集灭道,用四谛去说明烦恼的及烦恼的还灭,事实上还是缘起的观点,如果要了解五蕴也许可以用这样的观点去看。   另外,刚才提到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,就是读《阿含经》时,感觉起来...

    祝平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1077119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恶知识,世间不善及恶名闻由恶友生。诸善法利、名闻福德,皆因善友之所,以依善友、受持净戒庄严法身。” 《瑜伽师地论》说:“毗钵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为依,奢摩他支尸罗圆满之所摄受。又依善友之所摄受,...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常天人,受福自然,最后人中富乐家……厌世出家……成辟支佛。”又说:“譬四天下,东弗婆提、南阎浮提、西瞿耶尼、北郁单越,满中阿罗汉若稻麻丛林,若有一人,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

    了,家庭又和睦了,等等。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,数不胜数。很多人因为自己各方面的改变,对上师生了无比的感恩心;很多人因为别人修行有了变化,而对上师、对佛法了信心,最后跟随上师修学佛法。   他们说...特别高兴,说这是生生世世的缘分得以成熟的结果。依止法王的当天晚上,堪布便做了一个梦,梦见法王跟自己讲了很多。梦中堪布非常想得到法王的一件加持品,但还没等开口,法王便端桌子上绘有八吉祥图案并盛满了奶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91477173.html
  • 人生格言

    ,心里总是觉得不服气。看到别人比自已英俊、美丽,心里便会怨恨,想起别人比自已富有,心里也不甘愿,别人的学历比自已高,心里也难过。看到别人妻子贤淑美丽,心里也觉得不平衡。因为人有嫉妒心,所以不希望...就会影响到我们自已的正常生活。比如说,在去年中国四川大地震,死伤人数甚多,当我们闻知如此惨重的天灾,自然会怜悯之心,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自已的健康和安全而伸出援手;因为如果地震灾区没有处理妥当,将来便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177293.html
  • 周昌乐: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

    ,讬境方;境不自生,由心故现。心空即境谢,境灭即心空。未有无境之心,曾无无心之境。如梦见物,似能见所见之殊,其实同一虚妄,都无所有。诸识诸境,亦复如是。以皆假讬众缘,无自性故,未曾有一法。不从因缘,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空者。”([10],p.434)以及“莫灭凡情,唯教息意。意无心灭,心无形绝。不用论空,自然明彻。灭尽生死,冥心入理。开目见相,心随境。心处无境。境处无心。将心灭境。彼此由侵...

    周昌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6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极乐世界的原因,从众生的角度来说,其必要条件是在闻说无量寿佛名号时,了“净信欢喜爱乐”的心念,而有了愿生彼国的心愿。   但是在这当中,“行为的善”虽然不是往生极乐的积极条件,但似乎仍然具有消极的...名念佛,都能往生净土的同时,把净土教建构成为符合伦理善的宗教。如印光大师说:“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,专仗弥陀宏誓愿力。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,恶业之若轻若重,但肯信发愿,持佛名号,临命终时,定蒙弥陀垂慈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

    上如其请,遂赐之姓包,赐名顺。[20]   这段史料说明,包公崇拜通过汉地民间传播到藏区,在藏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以至于很多藏族人都对包公敬仰之心。文中记载以包姓为荣的事实,包含着对包公崇拜的...庙记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当三国之时,负万人之敌,孟德且避其锋,孔明谓之绝伦。其于徇义感恩,死一致,斩良擒禁,此其效也。呜呼,为英贤,没为神明,精灵所托,此山之下,邦之兴废,岁之丰荒,于是乎系。” [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478592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南宗禅——以敦煌文献为中心

    自有迷心,外修觅佛,未悟自性,即是小根人。[⑩]   《六祖坛经》随后又说听闻“顿教”,不假外修,唯令本性恒常正见,便得彻悟,不为世间事相妨相碍,这样便符合《般若经》之教:   闻其顿教,不信(...,从而得到了弘忍的器重及认可。弘忍并于夜半三更唤慧能入堂内,对其讲说《金刚经》,至“应无所住,而其心”,大彻大悟,遂授以衣法。这里的衣指袈裟,法即指南宗禅所尊奉的《金刚经》。慧能得弘忍衣法,遂成为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37874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初证圣果,悟我法二空,自利利他,大欢喜。2)离垢地,远离任何能犯戒之烦恼,使身心无垢清净。3)发光地,成就殊胜禅定,能发智慧之光。4)焰慧地,使慧性增盛。5)极难胜地,令俗智与真智合而相应,极难做到...。悟境停照,信成万品。故十地四果,盖是圣人提理令近,使行者自强不息。   “悟”来自对理的见解,“信”源于听闻教法。悟产生之时,信便被代替。顿悟见理,是自然的趋势。但悟不会自然,必借信渐。坚定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所识色所有忧身,于随顺舍眼所识色所有舍身,于此所缘无欲寻缠,心多安住,乃至亦无所家世相应寻缠,心多安住,设欲寻乃至家世相应寻等,即能如实了知出离,不为欲寻之所障碍,乃至不为家世相应寻所障碍,而能...粗重,随附依身,说名随眠,能为种子,一切烦恼缠故。   [15] 唐?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五:“如世度海,以葫芦或皮袋或余,作为浮囊串置腰上,名曰腰舟。”按即今人渡海用之救生圈,此中以腰舟喻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